淺析網絡中國當代藝術影觀雕塑
2018-05-19 00:00:00
來源:http://www.xyjex.com/
點擊:6788
喜歡:0
十年前,如果你想看到專業的藝術影觀雕塑,那么你只能去美術館或畫廊,而今天我們只要打開微信,刷刷朋友圈便可以看到全國各地種類繁多的藝術展覽;過去想要接觸國內知名藝術家的作品和信息,必須要來到“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而今天我們足不出戶,在手機上就可以第一時間看到藝術家們的作品、動向和文字語言。社交網絡已經不再僅僅是人們傳遞信息的工具,更是集發布、展示、交流、反饋于一體的文化交流平臺,而中國當代雕塑的發展也受到社交網絡平臺的影響,社交網絡已經成為中國當代雕塑藝術活動的重要場所。網絡社交平臺為中國雕塑藝術展覽提供了一個寬闊的平臺,使欣賞雕塑藝術從立體的實際體驗轉變為一種融合了視頻、圖片、文字的視覺綜合體驗,雕塑以一個多媒體的形態呈現于公共平臺之中。在社交網絡運作的影響下,中國的雕塑藝術家們開始注重作品的解讀和傳播,尤其是中國的青年雕塑家,他們更愿意直接地表露自己創作理念,重視網絡平臺的傳播和交流。雖然社交網絡對中國當雕塑的傳播方式進行了豐富和補充,但同時社交網絡會也對中國當代雕塑創作模式造成影響,而這種影響顯然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首先,在網絡社交平臺的影響下,中國當代雕塑藝術呈現出由實體體驗轉向虛擬體驗的傾向。雕塑藝術一直是一種強調實體材料的藝術創作形式,在上千年的雕塑傳統中,雕塑以金屬、大理石、木材、混凝土等多種實體材料來表現藝術,但自現代主義以后,雕塑的審美方式和表達方式都發生了質的變化,在強調藝術家主觀理念和情緒的影響下,雕塑的創作內容逐漸從形象轉變為理念,由敘事轉變為表現。尤其在后現代主義出現以后,隨著裝置、地景藝術、公共藝術的出現,雕塑的創作語言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在今天中國的社交網絡平臺中,雕塑的傳統和變革有機地融合到虛擬的信息平臺中,今天的三維全景影像技術使觀眾可以360°地在手機上觀看傳統的寫實雕塑,而裝置、地景、行為等藝術形式也可以通過視頻等形式完全展現給觀眾。同時通過文字和音樂的配合,可以準確地將作者的觀念和情緒的傳達給觀眾,而作為觀眾也可在網絡平臺上發表評論觀感,與藝術家進行互動。例如青年藝術家許迪的《生?息》系列,從傳統的具象寫實藝術到裝置景觀,再到影像行為,形成了一個藝術的綜合體,通過網絡社交平臺將這樣一個綜合體的精神內涵和藝術理念詳細直觀地傳達給觀眾。而從整個展覽的策劃運作的角度上來分析,社交網絡的活動貫穿了整個展覽的過程,觀眾時刻與藝術家保持著聯系,這也成為這個展覽系列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與傳統的現場體驗相比,社交網絡的虛擬體驗更為豐富和深刻,尤其在思想傳達層面上,虛擬體驗往往更加直觀真切,由實體化向虛擬化的體驗轉變不僅是今天中國當代雕塑的發展方向,也對雕塑藝術家的創作產生更為深刻的影響。其次,在社交網絡的影響下,中國當代雕塑創作價值發生轉變,由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發展。今天的中國精英文化主要源自于20世紀80年代,在藝術方面主要體現為“85美術新潮”,藝術家以及美術評論家試圖用西方的現代哲學和先鋒派藝術的將中國的藝術和思想提升到現代派的世界水平,一大批雕塑藝術家將這樣的理念付諸實踐,創作了大量精英文化式的雕塑作品,例如隋建國的《衣缽》、展望的《假山石》系列等。雖然這場精英式的藝術運動已經過去,但是精英文化的創作觀念已經深植于今天的美術學院和藝術機構,許多青年藝術家依然通過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在進行創作,甚至套用一些西方哲學理念來提升自己的作品,把藝術作品變成了一座象牙塔。由于文化語境的差異,這樣對西方文化思想的生搬硬套造成了藝術作品內容晦澀生硬,脫離實際。今天的時代依然需要精英文化對整個中國當代社會進行理性的反思、創造和分享,這就需要雕塑藝術家從中國當代的文化語境、歷史文脈、地域特點出發,創作具有大眾文化特點的藝術作品。網絡社交平臺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的壁壘,通過對藝術品的批判和討論,大眾與精英之間可以建立一種溝通模式,一方面精英藝術家用自己的藝術理念去啟迪大眾;另一方面,大眾也在溝通中表達文化訴求,塑造精英藝術。最后,社交網絡平臺有利于中國當代雕塑的創作語言多樣化與雕塑創作理念的交流與傳播。隨著微信、微博等網絡社交平臺的出現,許多專業的藝術媒體紛紛在社交平臺上進行信息發布和理論傳播,例如中國雕塑學會、《雕塑》雜志、中國公共藝術網等機構都在網絡社交媒體中建立了專業的信息平臺,通過平臺介紹了大量的雕塑藝術家、作品、展覽、學術會議等。雖然最近幾年當代雕塑的基本理念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但是在材料、工藝、表現方式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數字雕塑、活動雕塑、光感雕塑、流動雕塑等新類型的雕塑的出現,使傳統的雕塑藝術重新煥發了新的活力。借助互聯網信息媒體,國內學術雕塑機構往往能夠及時掌握世界雕塑的創作動向和趨勢,通過整理將其轉變為中國雕塑家易于接受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免去了語言文化上的障礙。這些雕塑學術信息的傳播直接拉近了中國雕塑藝術家與世界的距離,使國內雕塑藝術家在創作理念、藝術形式、雕塑技法等多個層面與世界接軌,同時也有助于國內雕塑藝術家之間的交流,提高中國當代雕塑藝術創作的原創性、文化性、地域性。
上一篇:假山溶洞工程如何制作假山
下一篇:藝術景觀雕塑之砂巖制品的儲存和維護